查看原文
其他

高收益基金的一些特征 | Barron's 周刊翻译解读

钱君 也谈钱 2019-05-10

关于投资的问题,除了「买什么股票」莫过于「买什么基金」。上个周末在 Barron's 巴伦周刊读到一篇文章,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了高收益基金团队的几个特征,感觉很不错,分享给大家。原文链接请看文章末尾,前后顺序按照国内情况和重要程度有所删减修改。

先附上主要内容,高收益基金的几个特征:

  • 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的基金(100 万 美元以上)

  • 管理费用低的基金表现普遍高于高收费基金

  • 单个基金经理的表现高于团队管理

  • 男女搭配的基金团队收益高于单一性别基金团队 😆

内容及解读

Past performance is no indication of future results, or so we’re told in the fine print of many mutual fund documents. After all, only 18% of the funds that ranked in the top quartile of their category for the five years ended in 2015 maintained their top-quartile ranking in 2016
基金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的表现。根据统计,在截止至 2015 年的 5 年记录中排名靠前的基金, 其中只有 18% 在 2016 年还能保持较高收益。

这一点基本上是行业共识,就像抛硬币一样,总有连续抛出十次正面的幸运儿,但是这个人会成为抛硬币专家吗?恐怕不行。在行业内能够稳定战胜市场的投资经理凤毛麟角,这类经理的历史业绩很好,但是历史业绩好的经理未必能力超群,也可能只是运气不错。

那么根据什么样的标准选择基金胜率更高呢?

Managers with skin in the game outperform. The biggest effects were found in international stock and U.S. balanced funds. Some 68% of international stock funds with $1 million or more of manager money outperformed their benchmark, as did 85% of balanced funds. Only 32% in both categories with no manager ownership beat their index.
基金经理参投(参与购买自己的基金)的基金普遍表现较好,以购买 100 万美元以上为标准,在投资国际市场的基金中,68% 基金经理参投的基金收益高于业绩标准;在投资美国本土市场的基金中,85% 基金经理参投的基金收益高于业绩标准。而相比之下,没有基金经理参投的基金,只有 32% 能够跑赢业绩标准。

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最直观的了解,能够投资购买自己所持有的基金,必然相当自信,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快速评估基金经理的水平。而且,由于有自有资金,对于基金的打理也必然更上心,人之常情。这个标准不管在任何地区都使用,强烈推荐

问题来了,如何知道一个基金是否有基金经理参投?其实这些信息都会披露在基金的年度报告内,以蚂蚁财富 app 为例,在基金详情 >> 基金档案 >> 公告 内即可找到,然后一路往下翻,一般在报告的末尾几个章节,看 👇。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年收入都是百万甚至千万以上,如果只是购买几十万基本可以忽略。以 100 万为标准,我查询了几只 app 推荐的基金,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没有购买自己的基金。虽然,没有基金经理参与不见得不好,毕竟这是普遍情况,但是,能够购买自己基金的经理一定是好经理 👍。

Cheap funds soar; expensive funds flounder. Fees are the most reliable indicator of fund performance. Russ Kinnel, director of manager research at Morningstar, found that 62% of U.S. equity funds in the lowest quintile for fees beat their benchmark from 2010 to 2015. That compared with 20% in the highest-cost quintile, confirming findings from earlier periods.
收费低廉的基金表现更好,在过去 2010 到 2015 年间,62% 低收费基金表现优于业绩标准,同期只有 20% 的高收费基金跑赢业绩标准。

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回到了「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话题,低收费的往往是「被动基金」,高收费的往往是「主动基金」。

  • 实际上,超过一半的主动调整是会损害收益的,被动投资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影响

  • 低收费的基金成本更低,在美国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已经低于 0.1%,而主动基金的费用一般在 1-2% 左右,长期来看,费用对于收益的积累影响非常显著,1% 的收益差距,在 50 年间可以产生 60% 以上的收益差。

国内基金市场,由于竞争还不够充分,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指数基金一般 0.75%,指数增强基金 1.25%,主动式基金 1.75% 左右,还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差距。即使是这样,1% 的费用差也足够影响很多东西了。

基金费用的查看方法 👇。在基金详情页内,点击交易规则即可查看「买入费率」(单次收取),「运作费率」(每年收取)。

Solo managers outpace teams. Solo fund chiefs outperformed management teams by an average of 0.31 to 1.3 percentage points a year from 1990 to 2012. 
单个经理的表现高于团队,从 1990 到 2012 年间,单个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跑赢团队管理者 0.31 到 1.3 个百分点

在投资这件事上,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并不适用,独立思考反而更重要。另外,单个基金经理更容易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动摇,每个合理投资逻辑都有适合的行情,也有不利的时刻,只要长期坚持都会有所回报,如果左右摇摆切换风格,往往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反向推导,能力强的资金经理才能胜任独立管理基金的重任,相当于基金公司帮我们预选出了水平过硬的大牛。

Mixed-gender teams lead. Just 21% of mutual funds are run by teams of men and women. But they may be worth seeking out: Morningstar found that mixed-gender management teams across fund categories outperformed funds run exclusively by men or women in three-, five-, and 10-year periods through March 2015. 
只有 21% 的基金团队是混合性别,但是根据晨星的调查,不管是在截止至 2015 年的 3 年、5 年或 10 年周期内,混合性别团队的收益表现均高于单一性别团队。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逻辑还是非常有理论根据的 😻。

SOME OTHER POTENTIALLY predictive factors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Kinnel says he is researching the impact of fund size on performance. Numerous studies of fund size have produced conflicting findings over different periods.
关于基金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还没有定论。

总结

这些标准,无论是从统计数据出发,还是从因果逻辑考虑,都很合理,大家在购买基金的时候可以酌情参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指数型基金,这些标准除了费用以外,并不适用。因为,指数基金的收益只与所跟踪的指数相关,管理团队的影响应当尽可能很小。挑指数基金,先选指数,再选费用最低的就可以了。

最后,推荐一本基金入门书,季凯帆的《解读基金》,对于如何判断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有很好的解读,操作性很强。

相关阅读

请点击末尾「阅读原文」查看

In Fund Management, Winning Trends Persi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